

河北区举办非遗领域知识产权培训
为推动非遗资源创新转化运用,综合运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多种手段,构建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非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月24日下午,河北区知识产权局、河北区文化和旅游局、河北区人民检察院联合河北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河北区20余位非遗传承人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培训。
培训中,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老师围绕“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探索”进行了专题授课。重点从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知识、非遗产品与非遗品牌、非遗专利申请的可行性、非遗专利化的关键步骤以及非遗保护典型案例等方面对非遗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鼓励非遗传承人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将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引入非遗产品的制作工艺当中,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围绕侵权风险,阐释了侵权界定、防范、维权路径等法律知识,并给予了专业性建议。最后,在现场提问环节,学员们针对不同的非遗技艺踊跃提问,与老师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非常“解渴”,不但解答了自己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疑惑,也提高了自己在创作非遗作品时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了创新创造的信心,激励大家把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技艺不断发扬光大。
下一步,河北区知识产权局将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切入点,不断推动非遗知识产权的协同保护、统一监管、集中服务,加快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附件: